冉芳:让九华民歌走向更广阔的舞台-ag凯发k8国际

冉芳:让九华民歌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2025-01-20 来源:     作者:徐婷 分享

冉芳:让九华民歌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冉芳:让九华民歌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图为冉芳演唱九华民歌现场 李瑞/摄
  


  冬日里的九华山风景区五彩斑斓、景色怡人。“九华山歌(呦)高入云(啰),百花齐放(呦)百鸟鸣,春风送来(哎)歌一曲(呦),我唱山歌给党听(啰)……”在位于九华山风景区九华乡拥华村的一家农户院里,一曲婉转的民歌划破乡村的宁静。
  放声高歌的女子名叫冉芳,今年46岁,是一名土生土长的九华乡人。“成为九华民歌的传承人,有偶然,但也是必然。”冉芳说,她的母亲是一名民歌爱好者,后来成为九华民歌传承人。可以说,母亲是她的启蒙老师。《采茶歌》《团茶歌》《耘草号子》这些旋律,伴随着她的成长。
  在潜移默化中,冉芳对一些九华民歌信手拈来。上小学的时候她就把九华民歌带上了校园舞台,得到老师和评委们的一致好评。然而,对音乐颇有天赋的冉芳,随着学习任务的增加,逐渐落下了民歌。“这一丢就是十几年,现在回想起来还觉得十分可惜。”冉芳遗憾道,特别是参加工作和有了家庭后,九华民歌便成了记忆深处的旋律。
  2015年,时任九华山管委会招商中心主任李秋生找到冉芳家,提起了她母亲当年唱九华民歌的情景,并感慨道:“如今会唱九华民歌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你的嗓音这么好,要是不传唱就可惜了。”
  这一句话戳到了冉芳母亲周苗凤的痛处。童年时,周苗凤家境贫穷,没念过书。尽管不识字、不识谱,但凭着高亢嘹亮的嗓音,她在民歌演唱中脱颖而出,多次到省里参加演出。然而可惜的是,因为家庭原因,周苗凤错过了进一步系统学习九华民歌的机会。
  “丫头,这么好听的歌曲,可不能失传,希望你能继续学习传唱下去。”周苗凤对冉芳吐露心声。
  就这样,带着母亲的期望,冉芳开始跟随专业的声乐老师学唱九华民歌。可是,专业的学习并非冉芳想象的那么容易。记得第一节课,老师让她清唱一首歌曲。“九华山歌入云天,白云伴我进茶园……”刚唱了几句,老师就打断了她。“你的高音唱法不对,长期下去会把嗓子唱坏的。”
  “声音的位置、气息的控制……既要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又要保留原生态的唱腔,这对我而言确实不容易,需要反复打磨才有可能达到。”冉芳说。自此,从没学习过发声方法的冉芳,一次次和自己的“原生态”博弈:只要有空就一个人到湖边去练习发声,到文化馆排练厅去练唱;唱到卡壳时,就用笔标注出来,反复琢磨、吟唱。
  学习路上,冉芳不是没想过放弃,但她从中也更深刻认识到,九华民歌流传已有数百年,是当地人民在茶余饭后、辛勤劳作当中产生的音乐,饱含着生产生活的智慧和真挚的情感。正因如此,冉芳更加热爱九华民歌了,也愿意从一名民歌爱好者向传承人转变升华。“九华民歌越唱越有味道,也让我的身心得到了放松。因此,我愿意坚持下去。”冉芳笑道。
  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冉芳收获了丰硕的成果:2021年入围安徽省群星奖音乐类决赛,2022年受邀参加安徽省农民春晚,2023年获第二届“池州杯”长三角民歌邀请赛最佳传承奖、中国西部民歌节最佳风采奖,2024年被认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九华民歌的代表性传承人。
  “九朵芙蓉云中开(呦),九华春茶雾里栽(呦)。‘呦’字要唱得柔和一些……”近日,在九华山风景区文化馆排练厅,冉芳正在对几名九华民歌爱好者进行指导。
  多年来,冉芳在不断提升自身演唱水平的同时,深知传承人所肩负的责任与使命。为此,她乐此不疲地深入社区、校园,引导和鼓励更多群众加入九华民歌传承队伍。“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的,更是未来的。”冉芳表示,民歌产生于人们的日常生活,表达着最朴素的情感。如今,她在思考如何为民歌注入更多的创新元素,让九华民歌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编辑:蒋云帆

新闻图集
热点排行榜
公众号
扫码关注  手机浏览

相关新闻
网站地图